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是迄今为止广东省历史上投资额最大、输水线路最长、受水区域最广的水资源调配工程。为优化配置珠江三角洲地区东、西部水资源,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西部的西江水系向东引水至珠江三角洲东部,主要供水目标是广州市南沙区、深圳市和东莞市的缺水地区,解决广州、东莞、深圳市生活、生产缺水问题,提高供水保证程度,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番禺、顺德等地区提供应急备用供水条件。工程设计引水流量80m³/s,至设计水平年2040年,工程多年平均引水量17.87亿m³,分水口门断面多年平均供水量为17.08亿m³,其中广州市南沙区5.31亿m³,东莞市3.30亿m³,深圳市8.47亿m³。工程建设总体布局是从西江鲤鱼洲取水,输水线路经鲤鱼洲、高新沙、罗田等3级泵站加压,输水至南沙区规划新建的高新沙水库、东莞市松木山水库、深圳市罗田水库和公明水库。输水线路总长度113.1km,其中隧洞线路长110.2km。设计安装35台8声道清万水超声波流量计,其中带管双法兰连接超声波流量计23台、内贴式超声波流量计12台。通过超声波流量计的精准计量,将有效把控调配水流量,为管理者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,助力解决深圳、东莞、广州南沙等地发展缺水问题的同时,有效改变以往受水区单一供水格局,提高城市的供水安全性和应急保障能力,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,同时也将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。